就造成30-35岁的职业危机问题的主要原因,我们可以从“天时”“人和”“地利”三个维度进行分析。
1.天时——从趋势和时机看问题
2.人和——基于不同系统评估个人价值
3.地利——企业与自身的匹配度看发展空间
【核心内容】
1.天时——从趋势和时机看问题
不同的时代会造就不同设计特征的人才。在【市场—产品—系统—人才】系统理论中,四个层级之间不仅相互影响,且每个层级之间都存在着3年左右的时间差,也就是说市场的变化影响着对产品、系统、人才的需求,而我们发现最近企业开始转变用人要求的现象,实际上可能来源于6-9年前市场发生的变化。这也就解释了,为什么部分已有十年工作经验的设计师突然被时代淘汰了的问题。可以说,曾经适用于成长期市场的能力特质变得不再适配,不能满足企业现阶段的人才需求是我们步履维艰的外部因素。
当市场正式迈入成熟期阶段,企业间竞争更加激烈,如何为企业争取更多的用户,如何让企业利益最大化将成为我们现在应该思考的关键问题。
此时,我们应时刻保持对于变化的敏感度,紧扣趋势导向寻找利好发展方向;学会从不同维度对价值进行深度理解,创新点自然会出现;关注效率提升,能够更加高效工作的人才将是企业需求的大势所趋。
2.人和——基于不同系统评估个人价值
从形成框架感、结构感的方向要求自己,将是减少30-35岁设计师迷茫焦虑的良方。我们在企业当中都应当有也必须有自己的角色位置(相对价值),这决定着你和这个企业之间的关系,也决定着在这个企业中你发展的可能性。
我们也可以通过【广度—准度—深度】的三维模型进行分析:广度—我们积累的专业知识的多少;准度—个人体系与企业文化是否契合;深度—设计思考的智慧等级
为达成“人和”的状态,我们可以通过四步走,系统升级自己的能力:
第一步,可以通过与相关从业者的交流了解当前行业的大致工作内容与方法,以此来拓宽自己的视野(广度);
第二步,通过了解行业的上游与下游,明确行业内业务的构成,从研究用户的感知、商业的诉求、产品的特点这三个维度来体会设计的要点,并通过对研究内容的分解、链接搭建对行业认知的框架结构、建立起分析的逻辑和节奏;
第三步,广泛参加大咖讲座,基于讲座内容丰富自己的认知框架,并对设计方法进行归类;
第四步,通过大量的拆解、分析知名设计,总结设计输出背后的品牌文化、用户逻辑、审美方向、用户诉求等内容,整理对设计的深度理解,并最终达成对广度、准度、深度的全面提升。
3.地利——企业与自身的匹配度看发展空间
除了要看自身能力水准我们也要看企业是否重视设计。当我们身处一个资源驱动或者营销为主的企业时,设计师的话语权是相对较弱的,长期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,很容易因为个人成就感弱、实际发挥受限等因素感到痛苦。
互联网行业与金融行业本身就属于资源高度集中的圈子,正因如此竞争在这里必不可少。面对这种局面,我们虽然无法躺平,但是也可以尽量放宽心态,因为此类行业的变化必然带动“富士山效应”的发生——内卷到一定程度时,很多从业者会分流去往其它领域,比如现在就已经有很多互联网人才分流到国企员工、公务员行列当中去,所以说,未来并不是可怕的死局,还是有很多机会留给我们的。